TAG:仿生机器人

透明仿生水母机器人研制成功
西北工业大学陶凯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透明仿生水母机器人,直径120毫米,重量仅56克,采用创新水凝胶电极材料和静电液压肌肉驱动器,能精准模拟水母运动姿态,实现水下高效静默运行。该机器人集成AI技术,具备稳定悬停和精准目标识别能力,功耗极低仅28.5毫瓦,在深海隐蔽监测、生态观测和水下设施巡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宇树科技重磅!发布新版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增重50%
宇树科技发布全新H2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身高180cm,体重增至70kg,较H1增重近50%。新产品配备仿生人脸设计,并采用高自由度关节化腰部模组,可实现三维空间的复杂运动。H2作为宇树科技H系列的升级款,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安全友好的服务,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突破。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不倒翁”飞行器,让毫克级机器人“撞不倒、风不扰”!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创新的'不倒翁式'扑翼微型飞行器,整机重量仅241毫克。该飞行器采用被动稳定结构设计,通过气动对称性和阻尼耦合机制实现自动平衡,无需依赖传感器、芯片或算法反馈。实验表明,该飞行器在气流干扰、碰撞和翻滚等极端条件下能快速恢复稳定飞行,为毫克级机器人自主飞行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北大团队用可解释模态分解方法赋能侧线感知,实现机器鱼高精度、多场景运动估计!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创新成果,提出基于可解释模态分解方法的人工侧线感知系统。该方法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提取鱼体运动主导模态,结合Lighthill压强理论实现物理映射,解决了仿生机器鱼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运动估计难题。该框架具有优异泛化能力,适用于多种鱼体形态和复杂流场条件,为水下机器人自主感知提供了新范式。

建国以来首次!仿生机器人走上阅兵场,国产四足机器人迎来应用时代
建国以来首次在阅兵式上亮相的国产仿生机器人'机器狼',展示了中国在智能化军事建设的最新成果。详细介绍了Q20A四足机器人的作战能力、模块化设计以及与士兵协同作战的应用场景,同时涵盖了其在国防特种、公共安全、应急消防等多领域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前景。

科学家受水黾启发研发超高速微型机器人
美韩多所高校研究团队受水黾独特扇状推进器启发,研发出昆虫尺度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表面张力与弹力被动变形技术,无需肌肉供能即可实现高速急转,在推力、制动和机动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项突破性研究为环境监测、搜救等领域的微型机器人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交大团队研发软体电液鳍驱动两栖机器人:三种运动模态自如切换!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多模态两栖软体机器人,采用创新的软电液鳍驱动技术,能够在陆地爬行、水中游泳等多种运动模式间自如切换。该机器人具备出色的环境适应性,可在2.1°C至61.3°C的极端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无需任何结构改造,为未来两栖探索机器人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