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机交互

400元遥操95%机械臂!上海交大推出开源项目U-Arm,打造通用、低成本的人机遥操作接口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推出开源项目U-Arm,仅需400元即可搭建通用遥操作系统,适配95%主流机械臂。该系统通过3种关节构型覆盖市面主流机械臂类型,已在XArm6、Dobot CR5等真机上验证。相比手柄操作效率提升39%,能采集更自然的运动轨迹数据,硬件设计优化了可维护性和寿命,全部开源可复现。

《Sci.Robot.》顶刊发表浙大陈柳青团队提出“机器人同伴有效失败教学法”让学习效率更高!
浙江大学陈柳青团队在《Science Robotics》发表研究,提出'机器人同伴有效失败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观察NAO机器人解题失败的过程,既保留了'有效失败'教育理论的优势,又避免了学生直接面对失败的心理压力。实验显示该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减轻课堂焦虑,为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Science Robotics顶刊重磅:人机通信的具身智能范式
《Science Robotics》最新研究提出人机通信的具身智能新范式,从动物交流中获得启发,强调身体不仅是工具更是智慧载体。研究团队基于香农信息论扩展了交流模型,提出五大设计原则:传感器形态学、欠驱动与柔顺性、多模态与冗余性、时间尺度匹配和行为协调,并通过四个递进应用场景展示如何让机器人交流更自然流畅。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协作”,复旦大学Ask-to-Clarify框架重塑人机交互范式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提出Ask-to-Clarify框架,通过多轮对话澄清模糊指令,使具身智能体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协作。该框架结合视觉-语言模型和扩散模型,采用两阶段训练策略,在8项实际任务测试中成功率高达90%-98.3%,为人机自然交互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用按摩椅控制人形机器人?肌肉传感器方向
日本H2L公司推出的胶囊界面设备通过肌肉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人形机器人的精确控制,能够捕捉用户肌肉张力的细微变化,不仅复制动作还能传递力量感。这款创新设备让远程操作变得像玩游戏一样简单,无需复杂训练即可实现沉浸式体验,在办公协作、灾害救援、农业操作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登顶《Science》子刊!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揭示,机器人伴侣能有效缓解儿童朗读焦虑
芝加哥大学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的研究发现,机器人伴侣能有效缓解儿童的朗读焦虑。通过测量声音抖动、面部温度和心率变异性等生理指标,研究显示孩子们面对机器人朗读时更放松,声音更平稳。这项研究为教育科技提供了新思路,帮助儿童克服社交焦虑,提升阅读能力。

字节跳动Seed推出「机器人大脑」Robix:让机器人学会思考、规划与灵活互动
字节跳动Seed团队最新发布Robix「机器人大脑」,通过一体化端到端多模态模型整合推理、任务规划与人机交互,突破传统模块化设计的局限性。该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处理复杂长程任务,实现智能食材准备、动态指令响应和自然交互,让机器人真正具备思考与灵活互动能力。

傅利叶GR-3预售启动 预计10月交付前30名享8折优惠!
傅利叶智能GR-3人形机器人正式开启预售,预计10月交付。前30名预订客户可享8折优惠及优先交付权益。GR-3搭载全感交互系统,具备55个自由度,支持拟人化肢体表达与微表情反馈,采用莫兰迪色系和超跑级材质,续航3小时并支持热插拔换电。面向研究者、工程师和开发者提供完善的开发支持。

傅利叶GR-3预售启动 预计10月交付 前30名享8折优惠!
傅利叶智能GR-3人形机器人正式开启预售,预计10月交付。这款机器人身高165cm,配备55个自由度,搭载全感交互系统,支持语音、视觉和触觉多模态交互。前30名预订客户可享8折优惠及优先交付权益。GR-3采用亲和力设计,莫兰迪色系配色,具备3小时续航能力,支持开发者进行算法调试和定制化开发。

UL Solutions公司开设首家服务机器人测试实验室
UL Solutions在韩国首尔开设了首家商用和服务机器人测试实验室,专注于测试符合UL 3300安全标准的机器人产品。该实验室将帮助制造商识别和解决人机交互中的新兴安全风险,包括移动性、火灾电击危险等关键问题。随着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这一举措将助力企业安全部署机器人技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普林斯顿大学团队研发“隐形”混合现实系统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隐形机器人的混合现实交互系统,通过Reality Promises概念实现虚拟与物理操作模式的分离。该系统利用3D Gaussian Splat技术动态编辑用户视图,使手势指令能通过隐形机器人无缝转换为物理操作,突破了现有MR系统在物理场景交互方面的局限。

具身智能行业关键话题,来2025百度云智大会全部解锁!
2025百度云智大会将举办AI+机器人专场论坛,聚焦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论坛汇集行业技术先锋与企业代表,探讨具身模型、人机交互等关键话题,共寻泛化落地最优解。活动同期开放超万平科技展区,展示千行百业AI落地案例。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明全新柔软可穿戴机器人设备
哈佛大学与麻省总医院合作研发了全新柔软可穿戴机器人设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个性化辅助功能。该设备由传感器背心和可充气气球组成,能够实时响应用户动作,为肢体虚弱或受损者提供精准机械支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